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发布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等17个新职业。这是国家首次从新职业层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进行认定。
近年来,浙江、广东等省份陆续发展农村职业经理人(又称“农村CEO”)。尤其是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来,加快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从农村职业经理人到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最大变化在于要进一步发挥经理人在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顾问委员、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应该抓住此次契机把培养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摆到深化“百千万工程”、发展美丽经济的重要位置。
新职业要做什么?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新职业要做什么?人社部给出了具体定义: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从事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运营等经济活动经营管理的人员。
要理解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早在2016年12月,《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提出:“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
换句话说,就是村民们通过村集体拥有土地、森林等资源,进行种养、加工、销售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赚到钱后,大家按劳分配,同时拿出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这样一来,产业更大、村庄更美、村民更富。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明忠认为,人社部发布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这一新职业,是国家从职业认定层面贯彻落实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职业身份的官方认定,将进一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从业人员的责、权、利的统一,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更需要专业的人来“打理”,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就应运而生。
在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乡村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限制了部分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认定与重视,填补了政策空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磊则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能够有效解决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无实”的产权虚置问题,通过专业经理人实现资产确权、估值、增值的全链条管理。“传统村级经济依赖村干部兼管,易陷入行政化决策与粗放式经营。职业经理人能引入现代企业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张磊进一步解释。
“我们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才能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要求。”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施公寮村职业经理人刘德江告诉记者,他刚刚结束中国农业大学相关培训。2022年,他返乡创业,连开6家网红咖啡店,总营业额高达2000万元,仅汕尾其中一家咖啡店不仅给村里租金,还有营业分成,一年给村集体经济增收预计50万元。“目前,我开设了‘一生只做100家村咖’的视频号,加大咖啡店的线上推广运营,佛山新店预计8月中旬开业,今年预计新开4家咖啡店。”
通过“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一批批学员将培训所学用于乡村管理运营:有在短短两个多月让村集体经济增收3倍的村干部;有开发文旅微综合体,通过“咖啡+文旅”引爆乡村休闲业态发展的返乡青年……近年来,广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进展,全省基本消除了集体经济薄弱村。
“广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罗明忠指出,从农村职业经理人到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过渡期的关键就是扩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要强化团队领导能力、经营决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
如何趁机发展?
借“百千万工程”顺势而为
从全国范围来看,浙江、广东是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较早的省份。
“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已有20多年,在开展乡村经营、激活乡村资源、实现‘两山’转换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同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可以借鉴学习。”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是近年来多个乡村运营爆红出圈的“操盘手”。在他看来,随着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广东乡村发展对经营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具体如何借鉴?顾益康强调,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培养既要借国家政策东风,更要借“百千万工程”顺势而为。
一是要结合“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培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队伍;二是各级政府要在经理人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予以支持;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经理人的培训,比如浙江成立了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等社会组织配合协调。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这是多名专家一致的观点。从广东的省情出发,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切实的解决路径。
罗明忠认为,尽量按照“事业在本地、成长在本地、发展在本地”的原则培养一批“本地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实现培养、使用和发展的一体化。同时,针对各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的情况不一,建议实行分类指导、精准培育、跨地交流学习,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
日前,广东印发了《“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媒体+”农产品市场人才培训,要培育一批懂生产、懂市场、懂媒体的新农人,确保一个农业优势产业有一个人才培训平台、一个人才孵化器、一批师资力量,进而成就一批产业人才。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广东需打破‘一刀切’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匹配差异化培养方案。”张磊提出,一是构建分层培育体系,构建“基础—精英—领军”三级能力链;二是建立多元激励机制,破解针对集体经济经理人“留不住、干不久”困局;三是建议成立区域协同平台,打破资源孤岛,激活乘数效应。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彭琳
见习记者 王悦阳